12月2日,省人大媒體采訪團來到省人大代表,昌樂縣紅河鎮葛家灘村黨支部書記、山東樂化集團董事長沈孝業的家鄉,對代表履職情況作了跟蹤報道。
1987年,沈總帶著十幾個勤勞樸實的農民白手起家,在村里創辦了涂料廠,如今當年的村辦企業已經發展成了總資產9億元,員工上千人的山東樂化集團。家鄉的發展是沈總一直關心和重視的,沈總先后投入巨資完善家鄉的基礎設施建設。在村口,有一座平坦寬敞的石橋,這是他出資300多萬為家鄉修建的,鄉親們特意為橋立了個碑,取名惠生橋。他還投入700多萬,為多個困難村修繕了水渠、道路。
他熱愛著家鄉的山山水水,為了更好地保護家鄉的大汶河,他連廠區的生活污水都主動進行凈化后排放。平日員工洗澡、刷碗等生活污水,經過環保設備初步處理后,還要進行生物凈化,有探頭對水質進行實時監測,達標后才能排放出去。
干了將近20多年(nian)的(de)省人大代表(biao),沈總(zong)為他人考慮得很(hen)多。早在(zai)上世紀九十(shi)年(nian)代,他就(jiu)在(zai)思(si)考,農民(min)和公(gong)民(min)的(de)差距究竟在(zai)哪里。他的(de)答案是農民(min)沒有保(bao)險(xian),于是在(zai)1995年(nian)他率(lv)先向(xiang)當(dang)地(di)人社部門爭取到了優惠(hui)政策,要求所有員工(gong)必(bi)須(xu)跟(gen)著企業參與(yu)社會保(bao)險(xian)。
他先后提(ti)出(chu)(chu)(chu)建(jian)議(yi)20多件,他利用大(da)量時間到農村(cun)實地調(diao)研(yan)。2009年,沈(shen)總在(zai)農村(cun)調(diao)研(yan)時,看到一些(xie)孤寡(gua)老人(ren)住著十分(fen)破舊的(de)土坯房子,體弱多病,生(sheng)活十分(fen)困難。這讓他心里很(hen)不是滋(zi)味。他在(zai)查閱大(da)量資料和法律法規后,在(zai)省人(ren)代會上提(ti)出(chu)(chu)(chu)了(le)“關于進一步提(ti)高(gao)城(cheng)鎮居民和農民社(she)會保(bao)障水平”的(de)建(jian) 議(yi),建(jian)議(yi)省政府加大(da)對社(she)會保(bao)障的(de)投(tou)入力度(du),采取(qu)政府出(chu)(chu)(chu)大(da)部分(fen)、地方補助(zhu)小(xiao)部分(fen)的(de)辦法,提(ti)高(gao)養老、醫(yi)療(liao)(liao)保(bao)險標準。隨后相關部門出(chu)(chu)(chu)臺了(le)提(ti)高(gao)我省農村(cun)群眾醫(yi)療(liao)(liao)和養老標準,健全(quan)完善城(cheng)鄉醫(yi)療(liao)(liao)救助(zhu)、城(cheng)鄉低保(bao)、農村(cun)五保(bao)供養等制(zhi)度(du),有效改善了(le)低收(shou)入群眾的(de)生(sheng)活狀(zhuang)況(kuang)。
還有一(yi)次,沈總(zong)與一(yi)名(ming)來自山東南(nan)部(bu)的(de)工(gong)(gong)人交(jiao)談,了(le)解到這位工(gong)(gong)人的(de)家鄉發展慢源于(yu)交(jiao)通基(ji)礎太差。于(yu)是, 他聯名(ming)其他代表提(ti)出“關于(yu)修建(jian)濟青高速南(nan)線”的(de)議案。 隨后,省政府(fu)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,最終決(jue)定在山東南(nan)部(bu)高標準修建(jian)了(le)青萊高速公路(lu),貫(guan)通了(le)地形(xing)復(fu)雜的(de)魯中山區,推動了(le)山東南(nan)部(bu)的(de)經濟發展。
此(ci)外,他提出了“加大農村學校(xiao)投入(ru)(ru)和落(luo)實農村偏(pian)遠 地(di)區教師補(bu)貼”、“在公務員、事業單位干部考試(shi)中取消學歷教育全日制(zhi)本科限制(zhi)”、“打造小丹河九龍(long)湖至西湖公園段景觀帶(dai)并將其(qi)納入(ru)(ru)昌樂(le)縣十三五規劃(hua)”等建(jian)議。